就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定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的消息传出之际,一份来自美国哈德逊研究所的报告,为这场备受瞩目的会谈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这份报告毫不掩饰地列出了乌克兰可以打击的八个俄罗斯战略目标,其意图昭然若揭:要么在谈判桌上给普京施加极限压力,要么干脆让这场谈判胎死腹中。
特朗普的橄榄枝与后院的尖刀
特朗普的行事风格向来不按常理出牌。在筹备与普京的会晤时,他先是在俄罗斯的战略后院点了一把火。他高调宣布,在美国的主导下,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就持续了四十余年的纳卡冲突达成了历史性和平协议。
这一手操作对俄罗斯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亚美尼亚本是俄罗斯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内的核心盟友,其境内至今仍有俄军驻扎。但在与阿塞拜疆的冲突中,亚美尼亚认为未得到俄罗斯的有力保护,早已心生去意,开始主动向西方靠拢。
现在,美国直接下场“调停”,更是将影响力楔入了高加索地区。协议中一条名为“特朗普国际和平与繁荣之路”(TRIPP)的附加条款尤其让莫斯科警觉。该条款授予一家美国私营公司长达99年的特许权,在亚美尼亚境内开辟一条连接阿塞拜疆本土与飞地纳希切万的运输走廊。
这条42公里的“特朗普桥”,意味着美国将掌控高加索地区的一条能源运输命脉。尽管协议没有提及驻军,但谁都明白,以“安保”为名派遣武装人员进驻只是时间问题。深陷乌克兰战事的俄罗斯,对后院的失火显得力不从心。
一份来自华盛顿的“暗杀名单”
正当特朗普在外交舞台上长袖善舞,展示其交易的艺术时,来自华盛顿的“臭名昭著的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则递上了一份截然不同的方案。这份题为《走出僵局:乌克兰应打击的俄罗斯境内目标》的报告,与其说是研究,不如说是一份为基辅量身定制的攻击指南。
报告所列目标并非乌克兰此前频繁袭击的炼油厂或机场,而是直指俄罗斯的“痛处”。首当其冲的是伏尔加-顿河运河。报告建议集中攻击运河的进出口船闸以及地势最高的8号和9号船闸,旨在彻底中断这条连接里海与黑海的航运大动脉,此举还将沉重打击到俄罗斯的盟友伊朗。
第二个目标更为露骨。报告瞄准了位于鞑靼斯坦“阿拉布加”经济区的“天竺葵”无人机制造厂。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报告公然煽动对阿拉布加理工学院的宿舍发动袭击,那里居住着包括工厂工人和外国留学生在内的多达4.1万人。这种赤裸裸针对平民的建议,已经远远超出了军事打击的范畴。
从瘫痪动脉到奇袭远东
这份“打击清单”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它还包括了切断俄罗斯与相关国家的所有陆路过境点,以及摧毁连接克里米亚半岛与赫尔松州的所有关键桥梁,包括克里米亚大桥、琼加尔大桥等,意图将克里米亚彻底变为一座孤岛。
报告还将触角伸向了俄罗斯在境外的军事存在。位于阿布哈兹的黑海舰队补给点被视为防御薄弱的软肋。而针对德涅斯特河沿岸的俄军,报告更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闪电战”构想,利用其被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包围的地理劣势,一举拿下该地区。
最富“创意”的设想,是针对远在天边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报告构想了一种近乎奇幻的战术:将乌克兰在黑海战场上屡试不爽的海上无人机进行集装箱化改造,通过普通商船秘密运送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在最小嫌疑下接近并攻击俄罗斯的海军基地。
一场心照不宣的博弈
这份报告抛出的时机极其微妙,很难不让人将其与即将到来的“普特会”联系起来。尽管报告本身承认,许多计划的实施难度极大,比如摧毁克里米亚大桥需要德国“金牛座”这类重型导弹,而奇袭太平洋舰队更是天方夜谭。
军事专家阿列克谢·列昂科夫对此嗤之以鼻,他认为这些都是“哗众取宠的纸上谈兵”。他指出,俄罗斯经受住了对能源设施、舰队乃至战略轰炸机基地的各种袭击和破坏,国家内部并未出现动荡,这种“恐怖主义战争”根本无法奏效。
然而,这份看似异想天开的报告,其真实目的或许并非真的要付诸实施。它更像是一种宣传和心理战。一方面,它为哈德逊这类智库的存在和资金支持提供了合理性;另一方面,它向外界灌输了一种“乌克兰尚有翻盘可能”的印象,前提是“需要进一步武装基辅”。
结语
阿拉斯加会晤的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国战略在上演。特朗普似乎倾向于达成一项务实的交易,哪怕这意味着牺牲盟友的利益。他向记者暗示,协议“可能涉及一些领土交换”,据信条件包括乌克兰让出顿涅茨克州的控制区,以换取停火和制裁解除。这对急需喘息的俄罗斯极具诱惑力。
然而,哈德逊研究所的报告和欧洲盟友的联合声明,又构成了对这种交易的强大掣肘。普京深知,特朗普的善变和来自各方的压力,都可能让即将到手的胜利化为泡影。因此,俄军在红军城方向的猛攻并未停歇。
这场谈判,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变数。它可能达成一份脆弱的临时停火协议,也可能因突发的挑衅而彻底告吹。对峙的双方,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测试着对方的底线,而夹在中间的乌克兰和欧洲,则在焦虑中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红腾网配资-加杠杆炒股-专业股票配资论坛-股票配资中心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